01

平臺——算法

直播間的在線峰值、流速、GPM、點擊轉化、轉品、起號玩法等問題,都可以利用算法來解釋

算法作為平臺的底層運行邏輯,經由人為設定后,所有算法的運行都會有一個“學習”和“調教”的過程

底層算法不會隨意改變,但存在演變,而它的演變是要迎合平臺總體階段性目標的

比如2019、2020年干直播,開播就蹭蹭上人!2021、2022年你發現,開播了還要停留,停留了還要轉化,還要 UV 還要 GPM

平臺作為一個盈利產品,需要用算法的架構,去推動一個普通的內容用戶發展成為一個電商用戶

直播人是否具備算法分析能力,取決于你對直播的野心,夫妻檔無需懂算法也可獲得成功案例,但他們缺乏與時俱進的復制直播間的能力

2023年直播間算法變了,我們的玩法也需要變!

02

直播間——權重

優秀的直播間,不僅有較大的流量規模,而且也有著高質量的看播標簽

當你一個直播間能保證場觀的規模性,又能保證標簽的精準性,這樣的直播間不賺錢誰賺錢?

一個直播間的成長過程,就是養權重的過程,而養權重實際上就是養場觀與養標簽,也就是你的羅盤既要有人,也要有錢

一是養場觀,你的場觀要螺旋上升,第二就是養標簽,用戶標簽要越來越精準,這兩者的融合,稱之為權重!

對我們直播商家而言,我們關心賬號的權重,高權重賬號能獲得更多的場觀和更精準的用戶,而對于平臺而言,高權重的賬號能夠給它更多的價值

03

流量數據指標分為了兩個維度,一個場觀,一個流速和峰值

場觀就不說了,為什么流速和峰值要一起分析?

第一,直播間不可以脫離流速分析峰值

第二,單純的看峰值和在線人數,很容易只看整場直播數據不看階段數據,從而造成無效復盤

對于峰值的分析,除了結合流速去看,也要分開階段去看

一場合格的直播復盤,可以把劃分為開播前 ,~ ,~等

把流速、峰值拆分的時段越細,分析的時候就更加有參考價值,比如常見的5min的流速分析,但也可能是分鐘級的分析

本場直播流速很好,那下場直播是不是會更好?

不是,場觀、流速、峰值和流量層級都不是原因,不是行為數據,都是獲得平臺正向反饋的結果數據

比如突然來了高流速和高峰值,是因為行為數據做好了,而非導致你有更高的場觀跟 GMV 的主要原因,你要清楚它只是一個構成要素

04

對于流量,我們一定要有敬畏感!

流量是一把雙刃劍,高手是既要流量,又會掌控拉流尺度的

同類目同層級的直播間,我給了你們一樣規模的場觀,但是你沒有辦法去完成同一單位的變現,你被比下去了,那么就賽馬淘汰掉

這就是我們現在所有看到的短平快玩法的問題

當你有了一定規模的場觀后,平臺就不只是考核淺層人氣數據了,還會考核深層電商數據

直播間的轉化能力不達標,你滿足不了平臺更深層數據指標,流量層級就會掉

優秀的直播間都是階段性的拉流的,先用人氣權重要場觀,再測試轉化要成交,再去進一步擴大場觀

即拉升流量,轉化流量,繼續拉升流量,這種就是保證流量質量的情況下,再追求數量的擴大

這個是所有的玩法中最穩的方法,慢起號,方向對了,慢就是快!

05

GPM是一個比GMV與轉化率更加實時的直播間數據分析指標

GPM (千次曝光成交金額)能夠說明平臺給你 1000 用戶,你完成了多少GMV

為什么我建議大家錄屏的時候錄羅盤的內屏?

就是為了階段性的看數據,相比較 GMV,GPM 更能實時的反映直播間數據結果,單純的追求整場GMV,下播后再復盤,就像事后數錢

GPM 的背后是流速的轉化率,整場下播后用整場的 GMV 去復盤是存在BUG的,比如直播時長4小時,前 30 分鐘有急速流,這批流量與開播60分鐘之后的流量質量是不一樣的

真正的去分析一個直播間,一定是實時的去把數據指標拆分為賬號的不同階段、直播的不同時段,而不僅僅是去看整場羅盤分析 GMV 、轉化率,其實沒太大意義

GPM 就是告訴你不需要整場去分析,而是實時看這 1000 個人你能轉化多少錢,這是階段性的流量轉化率

所以羅盤里面要懂得怎么去看 GPM ,如果 GPM 往下走,你要重點分析為什么在1000曝光下,我的轉化下去了?整體GMV下去了?

06

客單模型

在算法里面,只要保證把人憋住,加上互動點贊關注這些淺層數據,你就可以打開直播推薦,但也僅僅是激發了場觀而已

直播間想要更精準標簽,只有一種方式——大量的成交行為

沒有成交,算法就不知道你賣什么品,什么客單價,以及直播間的綜合能力

為什么一做低價起號,我們的客單模型就會出問題?

因為你一下從9.9的福利品轉到 99元的利潤品,理論上你是轉不過去的!

那我們緩慢的轉,是不是可以去慢慢的教育用戶?

沒有用,如果你覺得一個用戶的消費等級能夠通過你直播間拉起來,那是做夢

正確的思考方式是什么?

你不是為了去培養你直播間的用戶,你只是把那些無購買力的用戶給篩選掉,留下真正能被你轉化的用戶,這就叫做洗標簽

07

一個直播間從 0 到 1 的發展過程,就是場觀不斷遞增,同時直播間用戶標簽不斷精準的過程,加上人貨場做得好,你的直播間一定會賣得很好

一個直播間的標簽演變路徑是什么樣的?

新號開播的直播間,秒進秒出,進來的用戶可能連基本標簽都沒有

當你讓你的用戶去停留、互動的時候,標簽開始變得精準,他可能看過跟你類似的直播間,甚至在你類似直播間點贊、評論過

再往下深入一點的標簽用戶大概率點擊過購物車,或者商品,標簽再往下深入,就是“正在瀏覽此類目直播間的用戶”

這類用戶大概率有此類目直播間的成交行為,甚至有同款的成交行為,而且隨著標簽的深入,甚至用戶的消費頻次也進行了劃分

沒有一個直播間會天然具備交易標簽,任何直播間都會被用戶“調教”

從淺到深的標簽體系,只有一種方式可以打標——就是大量的合格商品完成了成交,才會導致你有成交標簽

當我們把成交標簽做出之后,用戶畫像也并非會一直精準下去,因為用戶畫像的精準度它是無限的,并且隨時處于動態變化

比如你做了1~2個月的直播間,標簽已經相對精準,但你某1-2場組品失誤,出現大量低價成交,或是超級福袋過猛,標簽就又會被打亂了

對于賬號,是否能夠通過人為的方式打標簽?

可以的,比如通過精準魚塘,或者隨心推采取 1 ~ 3 小時的成交投放,連續幾場就可以為賬號打上一定的標簽,但對已經打偏標簽的直播間無效

08

有這么多數據指標,那么如何判斷此階段或者此時此刻,直播間應該做什么樣的數據指標?

答案是:根據你的玩法來進行指標的設計,玩法實際上是數據指標達成的組合

比如低價虧品玩法,追求的核心指標是停留和 GPM,不需要過多的在乎互動與點贊等淺層數據

一開場就開始做虧品起號,在 5 分鐘之內,連續放單,3 場以內均完成高密集的成交密度,就可以在很短時間打開直播推薦

成交密度因為只做單一指標,因此屬于短平快玩法

無論設計什么玩法,一定是要滿足最核心的指標,點擊轉化率、GPM、 UV,這三個是任何玩法都脫離不了的

玩法的設計影響數據指標的設計

理論上,我希望直播間所有的數據指標都是均衡發展的,但99%的直播間做不到這么的理想化,包括我自己也做不到,只能是接近這個水平

只追求單一的指標的玩法是最常見的一種玩法,比如只做互動、停留、燈牌等淺層數據,甚至空開,你的場觀也會爆

但是平臺的總流量大盤是有限的,雖然你這樣的短期玩法能夠把場觀做得非常大,但是整個平臺的流量是有限的,它會問一個問題:給你這么多人,你賣了多少錢?

根據賽馬機制原理,給你和同層級的同行分別 10 萬場觀,你的GMV是 5W,別人10W

你的數據相對而言就算差的了,你下場開播可能還試探性的給你機會,但你不改變策略,不把場觀降下來,連續開播都憋了那么多人氣但是都賣不好,那么平臺就不會給你流量了

平臺每一次推流都是一次試探,而凡是試探皆有機會成本,把這 10萬的場觀給到那些更能轉化的直播間不香嗎?為什么給到你?

09

運營-玩法

先做場觀還是先做標簽?也就是:先要人,還是先要錢?

你會發現,目前所有的玩法可以分為兩種類型,先做場觀的玩法和先做標簽的玩法!

做場觀的玩法:AB鏈玩法、馬扁玩法、低價玩法、密度成交玩法、十三行玩法、空開玩法...

做標簽的玩法:太古匯玩法、魚塘玩法、高反玩法、爆品跟款玩法、擦邊玩法...

沒有一種玩法永遠有效,因為玩法同樣也在跟著平臺的規則和算法的演化而變化,只是不同玩法的可持續性不同而已

先做場觀的玩法,一般被認為是比較暴力型的直播間玩法,這種短平快的玩法,追求的一定是某個單一人氣指標的突變,這只是很短暫的出現了,后面標簽泛了,賬號直線下降的可能性比較大

做標簽的玩法則比較穩定和持久,但是后面不會拉升場觀的話,流量層級會持續的在某一個層級里無法提升

很少有玩法同時又能滿足用戶標簽,又能滿足直播間場觀,但是2023年了,你必須思考如何均衡玩法的問題了,不要再追求單一指標的玩法了

10

比如三段論玩法,就是滿足不同階段的算法

冷啟動期,用憋單款獲取停留、互動、在線人數,打開廣場,但掌控了場觀的尺度,只保持打開初始推薦權重即收手

承接期,開廣場后,為了穩住場觀,開始洗標簽,直播間以福利款做密集成交的方式,讓 GPM 、轉化率、UV達標

爆品期,流量趨于穩定,漸入正價款,不斷測款直到測到爆品

三段論玩法迎合了抖音算法均衡發展的原理,追求的指標更為均衡,所以更為良性

每一次推流都是一次雙向價值的奔赴

為什么這么講?

當平臺每一次推流給了你流量,相當于是平臺給你的獎勵,當你也完成了比較好的停留、轉化率和GPM ,那么你也為平臺貢獻了用戶的日活、轉化,就雙向共贏了

這就是均衡型指標結構的玩法特點

——拿思維導圖愛你的壯哥